研书明新理,数海泛轻舟
——吴中区迎春中学“弘中悦读·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读书活动(数学教研组篇)
迎春中学凝练“弘中文化”,教师发展读书活动已基本形成常态化的模式。本学期以“新课堂理念下的“4+”互动课堂教学评议”为主题,各教研组基于“读、听、说、书”四步骤、采用读书沙龙的形式持续推进读书活动。
1
2
研教笃行提质量,育人匠心展新篇
教研精深,探索无界。为了全面贯彻新课标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学科领域内优化课堂教学的路径。2024年5月7日,数学教研组的朱晓娟老师依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初二(10)班精心准备并讲授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一课时。此次授课,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都积极参与观摩,以期在交流与学习中,共同提升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
朱老师这节课体现探究式学习的模式,构思依据课标、立足素养,精准地设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目标。他巧妙地运用视频,将测量珠峰高度的方法——利用影长,作为引入,让学生初步领略了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整个教学过程紧密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载体,构建了一系列逻辑严密、相互关联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能力。
同舟共济游书海,携手并进共探究
5月14日,数学教研组读书分享活动在三楼会议室举行,活动由数学教研组组长谈建青老师主持,教科室副主任韩璐璐老师出席参加本次活动。首先,朱晓娟老师根据《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一书,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总结;接着,各位老师们结合《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阅读心得,对本节课堂进行了评价与研讨,并给出优化建议。
4
5
6
7
8
9
最后,教科室的副主任韩璐璐老师对未来数学组的教学与教研方向提出了更为清晰和具体的指导。她强调了教师间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携手共进,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共同构建更为高效和富有成效的课堂。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全会/<会议名称不规范>收获颇丰,深受启发,将积极将所学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持续提升个人的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
11
心悟自得妙句出,体会深时金句流
谈建青:
在新课程、新中考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要与时代同频共振。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为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一系列的数学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方法教育和能力培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为了促进学生参与活动,我们要通过教学设计,使更多的学生真正理解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即明晰“学生理解”的目标,同时要探究“好设计”的方法。本节课思路清晰,节奏紧凑,从学情出发,紧跟课标,是一节成功的好课。包括以下几点 :(1)发现。通过生活情境,发现“平行光”和“平行投影”;(2)探索:在阳光下,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得到结论:在平行光的照射下,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3)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相似知识”来说明“平行光线的照射下,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通过数学推理、证明,得到平行投影的性质:在平行光的照射下,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4)行动: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古埃及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这个问题。整个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的状态,实现“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力和表达力。
教育是实践和思维相互生成的过程,教师应一心做“教的明白的好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发展,勇做课堂变革的答卷人。要不断实践,不断地完善,不断地修正,最终在学科思维指导下实现师生的双向奔赴。
陈静:
在新课程、新考试背景下,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相比,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索、实验和发现过程,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探究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
培养问题意识。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案。朱老师上课前给学生欣赏了一个关于金字塔的短视频,并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何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将学生带人思考,接着向学生普及太阳光的正射和反射,从而引出问题在阳光下,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并给出了实验操作的相关数据,甲、乙、丙三根木杆的长度,以及在同一时刻,三根木杆的影长。当学生通过计算得出在平行光的照射下,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的比值都相等后,又提出问题2:如何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来说明“在平行光的照射下,在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比例”这个结论?在学生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论证明后,朱老师又提出问题3:如何利用刚才得到的平行投影的性质来解决视频里金字塔的高度呢?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又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朱老师采用了一系列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归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强调实践和应用。探究式学习强调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朱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投影的性质后,马上成热打铁给出了求物高,求影长、画影长等典型题目,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应用。
激发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朱老师在学生解决了如何利用平行投影的性质测量金字塔高度后,引入学生开始测量校内物体高度这个情境,设计了三个富有挑战性的题型。一是求影子全落在地面上的物高,二是求部分影子落在地面,部分影子落在建筑物上的物高,并引导学生找到了;隐身建筑物,抬高水平面,构造平行四边形这三种方法来解决,一题多解,激发学生思维。三是求影子落在台阶上的树高,引发学生思考;除了用平行投影和镜面对称的方法测量树高外,还可以有什么方法测量树高,为下面的中心投影埋下伏笔。
整节课,朱老师从实际问题出发,转化到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论证得到平行投影性质,然后利用性质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非常流畅,一气呵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课堂,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过程。
邢雪文:
我觉得朱老师这节课涉及到了很多学习模式,尤其是符合书中“情境式、问题式、探究性学习模式”,下面我展开说说。
首先是情境式学习,设计的情境是符合新课标(2022版)和高考评价体系,是在真实的问题背景下,以测量旗杆、楼等物体的高这类问题为中心构成的活动,情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创设的情境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情境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开放性,比如最后影子到楼梯上,测量楼高有挡住的两个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发散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深度学习;情境创设呈现评价作用,通过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情况,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过程也符合问题式学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问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堂的预设、生成、教学方式都以学生为中心,不是简单的问答,问题开放性,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新知,提升能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