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有“阅”,赋能成长 ——吴中区迎春中学“弘中悦读·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读书活动
夏日有“阅”,赋能成长
——吴中区迎春中学“弘中悦读·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读书活动
夏日有“阅”,迎春中学凝练“弘中文化”,持续开展读书分享活动。读书活动的开展,读书习惯的养成,读书风气的形成对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读书,让教育变得更美好。
一、风采展示
6月5日上午第三节课,历史组钱晓丹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题为《外交事业的发展》的校级公开课。本节课钱晓丹老师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形式串联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两部分:70年代的外交成就和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首先通过材料分析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明确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是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转机的重要原因。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两国共同的需求。在此情况下,中美关系逐渐演变,从开始的试探性接触到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再到最后最终实现正常化,建立外交关系。在此期间,追随美国的日本也与中国建交,中国的外交新局面得到打开。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在全方外交思路的引领下,我们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全球外交,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最后,回顾中国百年外交,我国从外交弱国到外交大国再到外交强国,一步步走来,感受中国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希望同学们从外交发展史中汲取智慧,提升动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以学促教
6月12日上午,历史教研组全体成员在研读了《新课堂理念下的7种新型教学模式》一书后,齐聚一堂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教师基于情境式教学模式,以钱晓丹老师《外交事业的发展》为案例进行了研讨与分享。其中,付小琴老师认为:钱老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讲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把国家间的外交看成个人间的交往,这种教学设计就把“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充分结合起来。如此,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就变得异常生动和活泼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钱老师课堂最突出的就是问题情境的设置,钱老师巧设由浅入深的问题,给予引导性的材料,给知识点穿上“情境”的外衣,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了知识的掌握。最后,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将学以致用,不断实践,打造精品课堂。
三、精彩发言
韩璐璐老师:
情境式学习是一种以实现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标,利用各种材料,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创设不同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方式。遵循“研读课标精准备课-创设情境-学生入情入境-总结反思”的流程,构建“目标导引-任务驱动”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聚焦于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钱晓丹老师以“外交朋友圈”为教学情境,将八年级下册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内容整合设计,分“恢复旧群聊”、“通过新验证”、“点赞朋友圈”三部分按“建国初、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有序展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每一个情境里,钱老师巧设由浅入深的问题,将知识点细化,并落实在课本笔记中,规范学习要求;通过时间轴、材料分析等教学活动架构起知识点的关联,培育历史学习思维。
我们的情景式教学必须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教师需要基于我校“4+”互动课堂教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依据对教材内容的整合,设计主题式学习、问题学习、深度学习,通过活动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情境教学。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允许老师暂时离开孩子”,教师要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并适时进行评价,让课堂真正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舞台。
付小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升入,在《义务教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培养学生的五大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基础知识,掌握学习的基本技能,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和国家责任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最高目的。而钱晓丹老师的这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则充分展示了“情境式教学”的突出优点,即联系实际生活,升华爱国之情。
“情境式教学”中主要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等分类。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大人还是学生都会经常用到手机里的“微信”软件,如何使用微信与别人进行沟通这个技能再简单不过了。钱老师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讲解新中国的外交事业,把国家间的外交看成个人间的交往,这种教学设计就把“生活情境”和“学习情境”充分结合起来。如此设计讲解起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就变得异常生动和活泼了,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课分为三大块内容,把中国重返联合国比喻成“恢复旧群聊”,把中美关系正常化比喻成“通过新验证”,把改革开放后的全方位外交比喻成“朋友遍天下”。带着新颖的导入小标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一系列的问题,如“为什么是恢复旧群聊而不是加入新群聊?”“为什么中国和美国交朋友需要重新通过验证?两国之前的关系是如何的?”“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朋友遍天下,遍字体现在何处?”引出学生的兴趣,抛出相关问题,挖掘书本知识,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进而达到“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升华,以“个人”见“国家”,个人间的朋友交往就如国家间的交往,只有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了,才能充分保障个人的民族和国家自豪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