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心理健康>详细内容

培养一个自信孩子的三大“关键”,父母把握好让孩子更优秀!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29 15:36:11 浏览次数: 【字体:

自信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要想让孩子变得自信,家长们一定要牢记同理心、底线和挑战这3大关键。掌握了这3大关键,孩子将受益一生

01   用同理心回应孩子的情绪

人类辨识自己的第一面“镜子”,就是他的父母。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婴儿就从父母的脸庞和反应上,辨认出自己。孩子咧开嘴,就报以笑容;孩子感觉孤单,就把他抱起来安慰他,感觉无聊,就逗他玩。孩子慢慢从这些互动中学到“我很有价值,如果我很无聊、饿了,有人会来照顾我。”婴儿透过和父母的亲密接触,认识周遭环境,学习表达自己。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父母以同理心去倾听、观察婴儿的需求,感受他的感觉,并适当的回应,就能教导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主动表达。但如果这些需求没有被适当的反映出来,或者成人做出一种婴儿不能理解的反应,婴儿对自我的认识就会扭曲。
试想,如果每次哭叫,就不分青红皂白的被塞进奶瓶、奶嘴,小婴儿就在怀疑中学到,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可以‘吃’来回应。当然,孩子的需求和大人的需求不一定时时相符,但是为求得片刻安宁而塞住他嘴巴,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父母只要听从自己的同理心、花点时间,就能了解孩子的“语言”,并帮助他表达自己。因为儿童发展的每一大步,不会凭空而来,而是植基于每一天的练习。父母的日常行为和活动,足以影响孩子的期望、经验、情绪。

02 父母应设定明确底线

孩子成长到两岁,自我渐渐成形,开始挑战成人的权威。透过不断问问题、主动密集地冲撞既订的规则及体验其后果、挑衅大人的反应,孩子才能找出那个年龄典型的行为空间。他需要知道大人眼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底线到哪里。
这个答案要具体简明。不论是扩大他活动空间的“可以”,或明确的禁令“不可以”,都必须前后一贯。只有设定一贯的、清楚的界限,才能帮助孩子适应他周遭的环境,让孩子知道有些规定永远必须遵守。父母设下清楚且一贯的界限,同时也传递了社会的规范和法令。在家庭中的约定越清楚,孩子日后进入幼儿园、学校、职场,就越有自信和他人相处。他会因为想多了解、积极参与,而主动去找界限、结果、原因,这种透过体验得来的“理解”,不但提供安全感,也能保护孩子对抗无助感。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平衡点的拿捏。设定界限并一以贯之,更是对父母本身性格、理念、自信的一大考验。设定界限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果父母愈有自信,面对孩子就能愈清楚、明确。

03  让孩子自己面对挑战

“我自己!”大概是小小孩最常用的三个字了。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这个意愿,并且协助他在所有可能的方式中,找出对孩子最有利的,同时采取行动。父母最担心孩子会受伤,尤其在运动玩耍时。“别绊倒了!”、“小心别摔跤!”、“你这样会撞到,很痛喔!”父母总是先预期那个最严重的后果会发生,这层担忧反而让孩子不确定,结果真的摔了一跤。父母在面对孩子玩耍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克制自己的忧惧。可以先提醒危险所在,然后提供解决方法,在孩子的行为太过冒险时再插手介入。重要的是提醒孩子,把决定权留给孩子。这样会让他更有自信、更安全地适应变动的世界。但所谓的挑战并非意味父母强加给孩子新的挑战,揠苗助长只会埋没真正的兴趣。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期望增加孩子的负担。父母需要的,就是对孩子自我发展能力的信任。孩子能感受到这份信任,就能更清楚知道“我很好,我没有问题,这就是我”,就能很自在、快乐的成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