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心理健康>详细内容

开学心理调适——家长篇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9 17:35:00 浏览次数: 【字体:

1、跟孩子一起进行假期回顾

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假期生活回顾一遍。对照假期计划,看哪些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分享收获和遗憾,并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原因。及时对暑假作业进行查缺补漏,高质量完成暑假作业。

 

2、接纳孩子的情绪

两个多月的暑假过后,即将开学,孩子们难免会出现不安和焦躁。请各位家长多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接纳孩子的情绪,正确疏导,协助孩子做好返校心理过渡。如情况特殊,可联系班主任或学校,及时做好心理调整。不把自身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以身示范教孩子如何以“不甩锅”的积极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问题,成为孩子心理上的“容器”,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做孩子坚实的心理支柱。

 

3、制定学习计划

新学期、新气象。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展望未来,提前做做规划和打算,例如下学期要提高哪几门功课的成绩,在学校超越的目标是什么,新学期是不是要学一门新特长等等。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可以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家长也可以一起制定自己的家庭计划和学习计划,邀请孩子的参与。互相监督。

 

4、每天和孩子交流一刻钟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家长要多鼓励孩子,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让孩子对学校有所憧憬。及时关注、了解孩子,以乐观的态度、正确的方法、鼓励的话语,正面引导孩子收心,让孩子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5、防疫工作不可少

请家长与孩子认真遵守防疫要求,保障好个人卫生,做好每日健康管理工作,自觉坚持“防疫三件套”,即: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坚持做到“防护五还要”,即: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洗,窗户还要开。

 

6、给孩子过渡的时间

每个孩子做好开学过渡的节奏不一样,家长切勿操之过急,要相信孩子,给他们时间。

 

 

注意与孩子沟通时的四要四不要

1.心态要平和,不要急躁

开学前精神懒散、生活规律错乱,开学后学习高度紧张,两相比较反差甚大,孩子的心一时收不回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家长引导不当,一味责骂,反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躁、厌烦等消极情绪。

2.适应性教育要提早,不要推迟

一般来说,开学前一到两周就要对孩子提前进行适应性教育。调整作息、检查假期作业等都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有一定的提前量,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3.交流沟通要引导,不要命令

要以开放、平等倾听的心态和孩子交流,无论是学习规划、短期目标、还是长远规划等,得到孩子的认同,计划才可能实现。同时期望要适当,否则还没执行孩子就自动放弃了。

 

4.疏导方式要多样,不要单调

如果家长一直采用灌输的方式,孩子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甚至逆反。家长不妨尝试一些能激起孩子兴趣的新鲜事物或活动,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帮助孩子尽早投入到愉快的学习生活中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