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心理健康>详细内容

居家相处有焦虑,妙招给到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8 16:25:38 浏览次数: 【字体:

一、觉察理解孩子情绪和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

 1、环境原因  

封闭单调的居家网课让孩子们缺乏快乐能量,导致他们无法较好地进行自我情绪调整。

居家上课没有课堂氛围,无法激发学习积极性,无法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孩子上网课期间就极容易受到客观环境干扰,大脑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刺激,如不洁嘈杂的学习环境、在孩子上课写作业时父母频繁提醒监视孩子、父母经常的争吵......

 2、生理原因

大脑杏仁核是产生、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脑部组织,一般在成年时才会成熟。因此,在杏仁核仍在不断发展,离成熟还很远的情况下,有些时候孩子们确实会显得比较情绪化。且中小学生的大脑还未发育成熟,目前孩子们情绪脑的发展要早于理智脑,做事情会更倾向于简单的、愉快的事情,而面对困难的、易引起焦虑的任务,大脑会下指令让孩子晚一点做甚至直接回避。要高效上好网课,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娱乐、生活作息,对于那些还在发展学习驱动力、提升专注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很困难,极容易暴露问题。正如家长们经常苦恼的,如三催四请才掐点起床、边吃东西边学习、见缝插针地玩电脑、写作业拖拉等等。

这是青少年阶段常常出现的成长现象,而不是问题,请家长一定要耐心地接受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局限。

3、心理原因

居家网课期间,孩子情绪波动变化特别大,明显不同于往常,尤其是备考中的考生们。家长们需要思考是否满足孩子信任、自主空间、自尊、安全感......”等心理需求,如观察思考孩子最近有没有频繁提起不被理解、信任?孩子有没有因为疫情或网课学习有过度焦虑?孩子最近是不是经常被挑剔、唠叨乃至打骂?

当清楚地了解孩子们的问题不是因为孩子懒惰而是真的还做不到,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环境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家长可以扛住80%的焦虑。之后才能持续耐心地调动智慧去帮助孩子,让孩子能够高效上网课,避免产生亲子冲突。

 二、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每个人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情绪问题又分为一般情绪问题以及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心理、社会功能和身体健康。  

因此,家长需要学习分辨什么状态是一般情绪问题,什么状态是情绪障碍问题,这样才能不过度焦虑,有思考有策略地帮助孩子疏导情绪,避免一般情绪问题演变成为情绪障碍问题。

1、一般情绪问题

一般情绪问题指由特定事件而不是莫名其妙引起的不良情绪,持续时间不长,能够在自己的理智控制下,如能够通过父母的耐心疏导静下来,能够维持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维持正常人际交往。

疫情网课之下,父母和孩子都比较容易产生一般情绪问题,引发非常多的不良后果,最常见的就是双方都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迁怒对方,最后引发激烈的亲子冲突、家庭战争。这些情绪问题如果能够被看见并及时解决,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合理地调节这些情绪问题呢?家长可以这样思考并尝试:

1)情绪刚来的那一刻,孩子大哭大闹,此时处于情绪管理第一阶段,这个时候父母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听进去,所以先别急着做任何讲道理的工作,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安静一会或者用有趣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2)当孩子开始平静下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第二阶段情绪管理,耐心安抚孩子并鼓励孩子表达自己不是无理取闹,而是因为作业没写完,所以有了不好的情绪。等原因,并鼓励孩子下一次操练也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或者用其他成熟的方式宣泄。

3)待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第三阶段情绪管理。家长可以与孩子深入探讨,让孩子察觉自己为什么发脾气,情绪化行为解决不了问题,接纳自己这次没写完作业的事实并求助父母一同了解怎样才能高效完成作业。

每一次情绪的发生,其实都是孩子觉察与成长的机会。以上这些情绪管理方式操练多了,家长有了经验,孩子再发脾气,便不会那么慌乱焦躁,知道下次孩子情绪来时不是靠吼,不靠打骂压制,而是先让孩子发泄,再去共情他的情绪,温柔又坚定地和孩子谈。而孩子在这个教育过程当中慢慢成长,以后情绪管理可能可以一步到位到达第三阶段,就不需要家长再劳心疏导了。

 2、情绪障碍

1)持续一段时间有情感高涨或低落,甚至有时候表达出现幻觉、夸大妄想等症状;

2)持续一段时间思维迟缓、精神面貌突变、意志活动减退,如无法控制地长时间上网、行为缓慢如写作业、做事和以前相比变得非常慢。

3)生理状态发生变化,如出现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疼、腹泻、胃疼、体重减轻、神经衰弱如入睡困难和易惊醒。

4)性格特质发生变化,如内向的孩子突然变得滔滔不绝,外向的孩子突然一言不发。

如果出现以上现象,请务必带孩子去求助心理医生,按医嘱服药并做物理治疗或心理治疗。

 3、高危风险

大脑前额叶是理智脑的一部分,负责理性控制人的行为,是大脑当中最高级部分,也是最晚成熟部分。对于中小学生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前额叶远远发育不成熟,情感胜过理智,很容易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之下冲动地做出过激行为。

因此,家长务必提高风险意识,一定要避免与孩子发生一些激烈对抗的冲突。

 三、帮助孩子进行行为改善

1、帮助孩子缓解拖延症

1)帮助孩子减少对易拖延之事的消极情绪,如避免让孩子对上课或写作业这样易拖延的事产生我不行”“这很难”“做不好会被批评等消极想法,家长需要少批评少催促,并帮孩子把任务分成大大小小的目标,从简单的容易的着手,从感兴趣的科目开始,再慢慢推进。

2)和孩子一起观看心苑克服拖延的视频,一起商量克服拖延的计划与办法。

3)若尝试以上方法都无效,很有可能是孩子目前即使拖延也可以解决问题,并不会带来严重的恶果,只是家长过度焦虑了。这种情况下,还需要父母放松心情,以牵蜗牛去散步的态度等待,让孩子在经历中切身体会拖延会导致不良后果而自主发生改变。

 2、帮助孩子高效学习

1)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商讨、布置家中合适的学习场所。其次,家长也需修炼好自己,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打麻将、唱歌、开大音量看电视,不过度关注孩子学习进进出出盯着孩子等。让孩子能更容易集中精力投入学习。

2)避免对孩子有过于理想化的期待。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家能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主动学习、高度专注,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家长可以先换位思考,将对孩子的期待调整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避免给孩子过度的压力。家长可以检查一下孩子的专注力是否符合所在年龄该有的水平,10-12岁及12岁以后的孩子专注力水平分别为25-30分钟及30分钟以上。如果不符合,应当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而不是一味埋怨孩子。

3)了解孩子目前的学业水平,与学科老师们帮助孩子制定符合水平的目标,避免孩子自我要求过高,最后因能力达不到目标产生极强的挫败感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4)帮助孩子在居家网课期间有更多其他方面的成功体验,如兴趣爱好、劳动家务、厨艺方面等等。让孩子有快乐的体验以及成就感,会提高孩子的自信,这种自信也可以迁移到学习方面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在网课期间要多与孩子交流,强化孩子在一些方面做得好的地方,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进步能被看见,被父母认可,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价值的,想要成为更好的人,进而愿意在学习方面进行努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3、帮助孩子避免沉迷网络

1)陪伴孩子加强居家活动。让孩子不再沉迷于垃圾娱乐的最好方式就是帮助孩子拓展丰富的生活体验以及健康的兴趣爱好。因此,家长需要带动孩子每天有合理的运动、陪伴孩子做一些居家亲子活动如一起下厨、做益智游戏、散步聊天、鼓励孩子坚持至少一项兴趣爱好如音乐、绘画等。

2)共同协商手机网络使用时间并严格管理。对青少年的网络管控不能走向两个极端,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放任不管。可以综合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时间以及老师们的建议,与孩子协商使用网络的时间,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不过度使用网络。

3)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亲子支持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朋辈关系支持。家长需要经常找机会与孩子独处,与孩子深入聊天,尤其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哪怕只是跟孩子闲聊,也能滋养孩子。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同辈的肯定和认可也非常重要,要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及时疏导孩子与朋友的人际矛盾,允许孩子每天有时间线上跟同学朋友聊天。

4)及时带孩子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若孩子已经高度沉迷网络,如情绪完全受网络控制,不能使用网络就产生强烈悲观、沮丧的情绪和生活无意义感;除了上网其他什么事都不想做,已经因为网络问题颠倒作息、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任务等现象,请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或求助心理咨询师。

 四、调节自身情绪

情绪失控的父母,在孩子眼里,就是一头面目狰狞的猛兽,会吞噬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让孩子一直处在担惊受怕的心境中。同样地,父母双方也会被自己的情绪折磨,进而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效率。

因此,居家网课期间,父母的情绪问题也应被看见被关注。

1)当家长识别自己存在不良情绪的时候,不适合去做一些容易发生冲突的事,如辅导孩子写作业,询问孩子学习进度等。

2)需要用不伤害自己和家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深呼吸、暂时离开、阅读、画画、有氧运动、与朋友倾诉等,将家庭教育的任务先分给另一半,把对家人的关注转向自己。

3)如果严重也要积极寻求咨询辅导或就医,先关照好自己的内心再去面对家人。

            (来源:网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